• 洁康


  • "感觉统合训练"的五大指导原则

    感觉统合训练五大指导原则

    一、根据自身情况:
    1 、充分的检查和分析
    首先,参加统合训练的孩子在训练前都要进行智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感觉统合能力等方面的测试  ,然后根据测试结果,综合而准确地分析孩子的问题 。
    只有充分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例如厌学问题 ,有的孩子是因为智商偏低,学习特别吃力而产生厌学,也有的孩子是因为父母要求过高 ,总是指责挑剔,使他们产生太多不愉快经历而产生厌学 ,更多的是学习能力障碍使孩子不愿意做自己不擅长做的事情,等等。
    2、训练期间的全力配合
    家长应该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师的调查 ,要客观地叙述孩子的问题,以及自己以前的做法,这样做能够帮助治疗师尽快找到问题的症结,当治疗师将孩子的问题客观、中肯地告知家长时,家长应该能够尊重现实,主动配合训练治疗 ,只有协调一致 ,从对孩子有利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才是明智做法 ,因为虽然感觉统合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这种训练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大多数儿童问题的形成有其复杂的根源,不仅要综合其他的辅助措施,也应有较现实的期望值。

    二 、换位思考原则:
    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客观心理需要与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例如,被重视的需要 ,有些时候儿童不是行为控制能力的问题,而是因为没有感觉到是够的被重视 ,他们生气发脾气或者恶作剧是为了引起别人的重视,而此时,孩子的表达能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将上述感受准确表达出来的程度。
    当洁康站在儿童的视角观察周围的环境,就不难理解孩子怪异行为产生的原因。比如您带孩子去逛街,抱着他(她)是很累的,自然会鼓励孩子自己走。可是又哭又闹不愿走,是因为他(她)懒吗?是因为他(她)不听话或者脾气不好吗 ?都不是 。只要您蹲下来,从孩子的高度观察周围,您就会发现,孩子根本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商品 ,只看到一片黑压压的腿的森林!

    三、培养孩子自信原则: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 :“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可一半” 。在现代科技进步大潮中 ,如何培养一个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人才,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在这方面感觉统合训练是大有作为的。由于感觉统合训练自身的特点与原则,还有治疗师的循循善诱,许多孩子经过训练都大有改观。
    首先,通过利用游戏建立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环境,这种环境使感觉统合训练师与孩子建立亲密、信赖的关系,孩子感到安全、满足和温暖 ,这本身就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训练开始前 ,治疗师一般都会微笑着和孩子打招呼 ,在孩子能接受训练的过程中 ,经常给以适当支持(扶持) 。发现孩子取得一点进步,都会及时地由衷地夸奖他,因为孩子本身认知水平有限 ,尚未形成明确的自我观念'对自身的评价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他们又有天然的依赖性,儿童从婴儿期开始,要完成许多学习 ,他们必须依赖成年人的照顾和帮助才能正常成长。父母以及家庭其他成员还有其余密切接触儿童的人对他们的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 。治疗师积极地肯定孩子的优点 ,鼓励他们去尝试进行以前从来不敢完成的游戏活动,孩子的能力一点点提高。屡次尝试也使他们在失败中积累了经验,动作越来越熟练,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所以必须注意自信心除了依靠外界评价 ,更重要的是自身能力的提高。
     
    四 、进步原则: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是在孩子原有能力基础上能有进步,这种进步的过程就是发展 。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遵循自身的规律 ,如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由上到下 。
    (即从头到脚)从中心到外围 ,从大肌肉到小肌肉 。婴儿最早协调的是头部的动作 ,如吸吮反射 、眼及头追随物体做转动,以后是手的抓取 ,躯干的动作 ,如翻身、独坐、爬行,最后是腿和脚的动作,即站立和行走 。
    感觉统合训练正是建立在进步原则之上的。不管孩子目前的状况如何,他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按照他发展的规律,用适当的方法来干预,则能帮助他更理想地发展。
    在进步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儿童在某个特定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特定的行为特征,比如2~3岁孩子经常有逆反情绪,让他干什么偏不干什么 ,这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他通过否定别人来确立自我。青春期的孩子也往往会出现情绪不稳,想法简单、幼稚 、好走极端等特点,这些都是发展中的特征。

    五、游戏中快乐成长原则:
    许多家长常常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孩子提出许多要求 ,这些要求有的是孩子不感兴趣的 ,孩子会表现出逆反情绪,他们对这种逆反情绪非常反感,软硬兼施,希望孩子的行为能够符合他们的想法,却没有重视孩子的情绪。
    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研究人的情绪。研究结果发现:良好的情绪是思维的润滑剂,当人们情绪良好时,大脑具有最佳的思维效率和表现。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学起来非常快,而对不感兴趣的事物学起来却很费劲的原因 。
    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人格特征,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兴趣也都是不一样的。良好的成功的教育是要能够注意到孩子的潜能和兴趣点,并且顺应他自身的爱好和能力选择发展方向。
    另外,根据儿童期行为和心理特征研究发现:
    “孩子天生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家长和治疗师要做的就是顺应孩子的这种需要,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返  回下一篇上一篇

    TOP

    HOME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