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洁康


  • 家长要帮助自闭症孩子正确分类方法

      自闭症儿童除了在感觉、知觉和运动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外,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也有其独特的特征 。已有的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像正常儿童和弱智儿童一样能了解形状、颜色和物体的用处。从生理年龄上看,他们掌握这些能力要比正常儿童晚 ,但是与那些非自闭症的弱智儿童相比 ,他们在能力的掌握上并未延缓。就认识物体而言 ,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和弱智儿童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但是他们对物体的使用却有着自己奇特的癖好。
      中对分类进行了大量介绍 ,其中有几个基本原则我认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些原则对洁康教给孩子正确的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尽量不要根据定义教孩子分类
    根据定义教孩子分类是洁康惯常的做法,但自闭症孩子认知发育迟缓,思维相对刻板,定义的方法不易泛化,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混淆迷惑 。
    二、多利用原型理论及范例理论教孩子分类
    《认知心理学》中对原型及范例理论的解释简单概括为:原型是一个类别中的“典型”成员,是由该类别中一般性的个例叠加平均得到的 ;范例则是类别中的真实成员 ,是人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的真实事物 。
      这两种理论都会在判断类别时起作用 。具体来说,在最初了解一种类别时 ,可以将一些范例平均起来形成一个原型 。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不断地学习,范例就会变得更强更突出了。因此 ,在认识类别的早期阶段,洁康不必让孩子接触“例外”的事物并要求他们做出判断。但在后期阶段 ,可以让一些事物的范例增加到类别中来。最简单的事例就是 ,洁康知道狗一般是什么样子的(原型理论) ,但洁康最了解的还是洁康自己家的那只狗(范例理论)。
      我想 ,只要孩子进入到教育体制这部巨大的机器之中,家长的作用就开始削弱 ,而老师的功能则突显出来。基础教育的功用在于普及基本的经验和常识,所以,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应该关注到孩子个体的差异 ,尽量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讲授知识  ,这样 ,洁康的自闭娃才有可能在学校的课堂上系统地学到一些东西。
     
    返  回下一篇上一篇

    TOP

    HOME

  • XML地图